相城經開區:打造現代化一流國家級經開區

 城經開區于2002年設立,2014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蘇州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里最年輕的一個。經過20年的開發建設,相城經開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相城經開區實施“五學五比五爭先”行動,以“三城建設”為目標,跨越趕超,勇爭一流,全力打造現代化一流國家級經開區。
       砥礪奮進二十載,弱冠之年再出發。當前,面對新的發展要求,相城經開區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區“一號戰略”,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朝著全國綜評排名年進十位的目標追求加壓奮進,以擊鼓催征之勢助推相城“雙中心”建設。

 招商選資  項目潮涌帶來發展巨變

 與圖譜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利用其國內領先的招聘SaaS平臺進行Al智能建模,對企業和人才進行匹配連接,打通招聘行業上下游,為企業解決人才招聘剛需痛點;與蘇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約,圍繞蘇州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城際鐵路等規劃建設要求,打造涵蓋高鐵樞紐、城鐵、地鐵、橋隧等領域的“新基建科技綜合產業園”。最近,相城經開區又批項目簽約啟動、開工開業,為轄區“2+3+X”產業布局再添動能。
      相城經開區“2+3+X產業體系中,“2是指數字金融、工業互聯網兩大先導產業,“3”是指先進材料、智能制造、數字城市三大特色產業,“X”是指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現代商貿服務等突破產業。
      如何錨定產業定位,實現精準招商選資?相城經開區經發局(招商局)局長吳曉莉介紹,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相城經開區先后推出“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招商新機制,在謀新謀變中化危為機,把引進產業項目作為延伸產業鏈、做大產業集群的重要途徑。
      今年以來,相城經開區赴周邊城市開展外出招商以及云端商務會談150余次,已累計簽約項目62個,總投資超220億元,其中新基建產業園項目投資超20億元。新材料行業龍頭企業海富電子、工業機器人領先制造商森瑤達野、獨角獸”企業矽視科技、新能源汽車流水線設備頭部供應商德星云等一大批領軍型總部項目先后落戶。
      在相城經開區泗塘片區,新安電器高端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項目、新亞電通研發制造基地項目、明冠新材料科技項目、柯依迪裝配化裝飾系統及智能家居項目、泰馬克精密鑄造生產基地項目等一批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作為相城經開區當前重要的工業承載地,泗塘片區瞄準高端制造業重點發力。根據今年8月蘇州市政府批復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未來這里將成為相城經開區智能制造產業核心承載區與先行啟動區,打造國內頂尖的智能制造產業研發社區。項目集聚,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今年一月到九月,相城經開區預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70億元、回升態勢明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增長27.3%,其中工業投資5.8億元、增長17%;完成進出口總額7.1億美元、注冊外資1.1億美元,保持較好水平。

建管并舉  用優質載體吸引優質項目

 “在太湖和陽澄湖之間,蠡塘河靜靜流淌,商圣范蠡正是從這條河泛舟出去,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坐落于蠡塘河北岸的企業總部園,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企業成長的沃..... ”這段動人的故事,為相城經開區寫好產業載體建設這篇文章增添了浪漫的一筆。

 在相城經開區人看來,只有更優質的物理空間,才能吸引到更前沿的技術與產品。因此,載體建設要比產業發展更快一步。相城經開區將產業載體建設放到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力爭早規劃、早啟動、早入駐。

 當前,相城經開區正全力推進三大產業園區建設。其中,數字金融產業園將全面融入相城區數字金融產業創新高地建設,建立數字金融產業集聚區,目標到2023年,集聚數字金融企業100家。航空航天產業園聚焦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新材料、電子設備、檢測維修、航空服務等重點領域,培育航空航天新技術、新產能。企業總部園主要以企業總部、綜合辦公、研發及配套為主,著力引進培育工業互聯網、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文化產業等新經濟產業,打造一個開放共享、融合辦公、創新研發的產業園。
      除了“大而強”的旗艦型產業園,相城經開區還著力推出一批“小而精”的功能型產業園。以陽澄湖國際科創園為例,該園作為相城經開區科創發展的主陣地,已聚集GCIPC長三角分中心、小樣青年社區、融合基建技術研究所等多個載體,孵化出一批優質企業。
      日前,國家網信辦公示2022年度數字科技企業“雙化協同”典型案例擬入選名單,全國共50家企業入選,由小樣青年社區孵化的蘇州瑯潤達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雙化協同”是指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這份榜單中,不乏阿里巴巴、百度、高德、華為、騰訊等知名企業,從側面說明了此次評選的含金量。該企業董事長吳璽說,公司躋身其中,多虧了“小樣”。
      既要建好,更要管好。針對產業載體,相城經開區堅持建管并舉,致力實現“產、園、企”三位一體。今年3月,在相城經開區2022年招商工作動員會上,“一載體一園長制”啟動,首批16位“園長”上崗,對產業園管理全權負責。
      同很多城市一樣,在強化產業載體建設的過程中,相城經開區也遭遇了土地資源瓶頸的難題。近兩年,相城經開區前瞻謀劃開啟“三城建設”將南部澄陽街道片區規劃為“城市會客廳”,將北部北橋街道片區規劃為“城市后花園”,中部則依托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中樞服務核打造“城市智造芯”,以城市更新騰出發展空間。
      相城經開區規劃建設管理局局長張力舉例,在“城市會客廳”,塞翁科技工業園、長青食品等批閑置低效廠房拆遷騰空,華麗變身為長三角創新醫療科技產業園等“高精尖'產業載體,吸引多家企業競相入駐。

優化服務  “相心力”成為“新動力”

“原來1個月的流程,4個半小時全部跑完?!比涨?,相城經開區森瑤達野機器人項目運營總監吳猛拿到了“新鮮出爐”的5本證書。上午土地摘牌,下午“五證齊發”,這樣的速度刷新了蘇州工業項目“摘牌即開工”的紀錄。在該項目辦證過程中,相城經開區將項目報批報建任務分解成19項,明確11個責任部門,有針對性地分類召開項目推進會、問題協調會、全流程推演,并安排項目代辦員配合企業兵分三路并線作戰,最終實現了各審批環節無縫銜接。
       這背后,需要組織領導的強力保障和審批流程的深度精簡。去年起,相城經開區逐步建立起“全鏈審批”協調機制,綜合運用并聯審批、告知承諾、容缺預審等多項創新舉措,不斷優化流程;同時加大并聯辦理力度,充分利用土地公告掛牌時間,同步進行規劃、審圖及施工許可多個事項的預審工作。在此基礎上,相城經開區積極復制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先進經驗,變“門檻管理”為信用管理,以“份承諾”代替“一摞材料”,最大程度為企業“減負”。
       森瑤達野項目不是“盆景”。相城經開區提出,要以該項目“4.5小時摘牌即開工”為標桿,持續推動行政審批提速增效,打好“遠程協助、線上溝通、幫辦代辦”項目服務組合拳,推動更多項目快開工、快投產、快達效,讓良好的服務成為經開區最美的風景。
       不僅要讓企業“愿意來”,還要“留得住”,更要“發展好”。營商環境已成為衡量地區核心競爭力的標志之一。如何突破舊有的體制機制,營造更有優勢的營商環境,關乎發展全局。
       這十年,是相城經開區產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十年,也是營商環境快速提升的十年。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沖擊,相城經開區加大助企紓困力度,“一企一策”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復工復產。為拉近服務距離,相關部門門舉辦多場座談會,先后組織70余位企業家代表與會,協調處理融資難、發展空間受限等問題20余個。
      “相心力”是相城經開區悉心打造的企業服務品牌。今年6月,相城經開區召開推進會,提出要圍繞“至真至誠”服務理念,進步優化營商環境,讓“相心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眼下,這一波又一波投資熱潮,充分印證了經開區人為營造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在這片發展熱土上,人們演繹一幕幕發展景象,成功塑造了一個現代化產業新城,日益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價值示范。